一、 亞洲部分國家禮俗
不同國家有不同禮俗,今天汕頭活動策劃廣東禮典傳媒與您一起了解亞洲部分國家禮俗:
(一)印度(The Republic of India)禮俗
1. 社交禮儀
印度人在交際中使用較多的見面禮節(jié),有合十禮和擁抱禮,其具體做法同其他國家大同小異。除此之外,印度人所有的較有特色的見面禮節(jié)有以下三種:
一是貼面禮。它流行于印度的東南部地區(qū)。具體的做法是:與客人相見時,將自己的鼻子與嘴巴緊貼在對方的面頰上,并且用力地吸氣,同時還要口念道:“嗅一嗅我!
二是摸腳禮。它在印度是一種禮遇極高的見面禮。具體的做法是:晚輩在拜見長輩時,首先彎腰用右手觸摸長輩的腳部,然后再用它去回摸一下自己的前額,以示用自己的頭部接觸對方的腳部。
三是舉手禮。它是合十禮的一種變通。當(dāng)一手持物,難以雙手合十時,則舉起右手,指尖向上,掌心內(nèi)向,向交往對象致敬。同時,還要問候?qū)Ψ健澳谩薄?
當(dāng)今,握手禮在印度也很流行。但是,在一般情況下,印度婦女仍不習(xí)慣于同異性握手。用左手與人相握,也不許可。
在迎接嘉賓之時,印度人往往要向?qū)Ψ骄传I用鮮花編織而成的花環(huán)。為了表示誠意,主人通常要親自將花環(huán)掛在客人的脖子上。
印度人以往對等級、地位、身份極其關(guān)注。印度所特有的種姓制度,就是對印度人地位、身份所進行的一種劃分。根據(jù)這一制度,將印度人分為四個等級:其一,是“婆羅門”,即憎侶;其二,是“剎帝利”,即名門、貴族;其三,是“吠舍”,即平民,其四,是“首陀羅”,即賤民。此外,還另有一類被視為“不可接觸的賤民”,叫做“哈里真”。
目前,自由、平等的觀念在印度已日益深入人心,傳統(tǒng)的種姓制度因而廣遭非議。不過,在社交場合,人們依舊講究等級,重視身份有別。這一點,甚至體現(xiàn)于對印度人的稱呼之中。在印度,不同種姓的人,在自己的姓之前,必須加上一個表示本人種姓的專用稱呼,以示區(qū)別。如“老爺”、“主人”一類的稱呼,通常表示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。
2. 服飾禮儀
印度人的著裝總的來說講究樸素、清潔。在一般場合,印度男子上身穿一件“吉爾達”,即一種寬松的圓領(lǐng)長衫。下身則穿一條“陀地”,即一種以一塊白布纏繞在下身、垂至腳面的圍褲。在極其正規(guī)的活動中,他們則習(xí)慣于在“吉爾達”之外,再加上一件外套。印度婦女最具民族特色的服裝是“紗麗”,是一種色彩鮮艷,圖案優(yōu)美,非常漂亮的民族服裝。
出門在外時,尤其是在正式場合,印度人大都講究不露出頭面。為此,婦女要頭披紗巾,男子則根據(jù)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不同:印度教徒戴白色船形帽,伊斯蘭教徒戴伊斯蘭小帽,錫克教徒則在頭上包裹上一塊頭巾。
印度婦女,大都習(xí)慣在自己的前額上以紅色點上一個“吉祥痣”。過去,它用于表示婦女已婚,而今則主要用于裝扮!凹嘂悺迸c“吉祥痣”,可以說是印度婦女穿著打扮上的兩個獨特之點。
出于宗教方面的原因,印度的男錫克教徒還有不理發(fā)、不剃須、夾發(fā)梳、戴鐵手鐲、佩短劍的習(xí)慣。
3. 餐飲禮儀
印度人的主食有大米和面食。而副食以食素者居多,而且社會地位越高的人越忌葷食。他們烹調(diào)的方式,主要有炒、煮、燴三種。在做飯的時候,他們喜歡加入各種各樣的香料,尤其是愛加入辛辣類香料,例如咖喱粉等等。
平時,印度人不太愛喝湯,白開水被印度人認(rèn)為是世間最佳的飲料,通常,紅茶也是他們的主要飲料。大多數(shù)印度人都不吸煙,也不怎么喜歡飲酒。
在印度北方,人們用右手的指尖吃東西,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(guān)節(jié)以上是不禮貌的。在南方,人們用整個右手?jǐn)嚢杳罪埡涂о阉鼈冞蓤F狀,然后食用。印度人用手進食,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中取食,否則會為同餐的人厭惡。就餐時常用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人飲用。喝水時不能用嘴唇接觸水器,而要對準(zhǔn)嘴往里倒。餐后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上一碗熱水放在桌上,供客人洗手。
客人到印度家做客,要向主人和家人問好,吃飯前要漱口和洗手。
(二)日本(Japan)禮俗
1.禮交禮儀
日本人的見面禮通常是鞠躬禮。行禮時雙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(cè),躬腰的幅度有大有小,一般在30至50度之間,如果表示特別尊敬,可彎腰90度。鞠躬最講究用眼神把自己的誠意傳達給對方。女性鞠躬時,要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胸前行禮。此外,日本人行鞠躬禮時,還規(guī)定手中不得拿東西,頭上不得戴帽子,也不允許把手插在衣袋里,F(xiàn)代日本人見面互相握手很常見,尤其與外國人交往時,其講究與外國人交往時,其講究與國際慣例相同。
日本成年人都有名片,首次與他人見面時都要互換名片,否則被認(rèn)為不愿與對方交往。交換名片時應(yīng)行鞠躬禮,并說客套話。接到名片應(yīng)仔細讀后再收藏。
日本人的名字一般由四個字組成。前兩個字是家庭的名字,后兩個字是自己的名字。日本婦女婚前從父姓,婚后改從夫姓。稱呼日本人時,一般稱“先生”、“小姐”或“夫人”,也可在其姓氏之后加上一個“君”字,表示尊稱。只有在特別正式的場合,稱呼日本人才須使用全名。
一般情況下,日本人不喜歡作自我介紹。作為介紹人,通常要說出被介紹人與自己的關(guān)系,以及他的稱謂和所在單位名稱等。
到日本人家中做客或約會,必須先預(yù)約,而且雙方都必須準(zhǔn)時。登門拜訪應(yīng)盡量避開早晨、夜晚和吃飯時間,以盡可能少給別人添麻煩為原則。日本人注重等級,如在公開場合送禮,必須每人一份,但禮品應(yīng)有檔次區(qū)別,收到禮品不要當(dāng)面打開。
在日本人家中做客時講究坐姿。在榻榻米上正確的坐法叫"正座",即雙膝并攏跪地,臀部壓在腳跟上。較輕松的坐法,男性為盤腿坐,女性為橫坐,即雙腿稍許橫向一側(cè),身體不壓住雙腳。
在日本,不同的手勢有不同的含義:大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圓,其余三個指頭向上伸開,表示錢;伸出小指頭,表示女人等。
2.服飾禮儀
日本人無論在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,都很注重自己的衣著。在正式場合,男子和大多數(shù)中青年婦女都身著西服。在民間交往中,他們有時也會身穿和服,F(xiàn)在男子除一些特殊職業(yè)者外,在公共場所很少穿和服,但在節(jié)日、畢業(yè)典禮、婚禮以及其他一些隆重場合,人們?nèi)源┖头?
日本的"國服"為和服,是大和民族的一種傳統(tǒng)服裝。穿和服的時候,腳要穿木屐或草屐,并配以布襪。日本婦女在穿和服時,通常還必須腰系彩帶,并在腰后加一個軟托,手中打著傘,以給人一種特殊的和諧美。此外,日本婦女喜歡描眉,她們普遍愛畫略有彎度的細眉,認(rèn)為這樣最具有現(xiàn)代女性的氣質(zhì)。
與日本人交往時,在衣著上必須注意四點:一是穿著不要過分隨便,特別是不要光腳或穿背心;二是到日本人家里做客時,進門要脫下大衣、風(fēng)衣和鞋子;三是拜訪日本人士,切勿未經(jīng)主人許可,而自行脫去外衣;四是參加慶典或儀式時,不論天氣多熱,都要穿套裝或套裙。否則,會被日本人視為失禮。
3.餐飲禮儀
日本人在飲食方面是自成一體,被世人稱之為“和食”或“日本料理”。“和食”的主要特色可歸納為“五味”(指春苦、夏酸、秋滋、冬甜及澀味)、“五色”(指綠春、朱夏、白秋、玄冬及黃色)與“五法”(指蒸、燒、煮、炸、生)。
日本人一般以大米為主食,多用海鮮和蔬菜,講究清淡與味鮮。日本人不吃肥豬肉內(nèi)臟等油膩食物,還有的人不吃羊肉和鴨子。典型的“和食”有壽司、刺身、飯團與便當(dāng)?shù)取?
日本男人非常喜歡喝酒,下班后一般都要先去酒館。他們斟酒講究滿杯,即便喝醉了也不見怪。日本人也普遍喜歡飲茶,并形成一種用于陶冶情趣的民族習(xí)俗--茶道,即品茶之道。以專為茶道制作的具有觀賞價值的茶具、品味極高的茶葉、主人的進茶方法及客人品茶的行為而被稱道,為日本人招待賓客的一種特殊禮儀。
日本人在用餐時,通常使用矮桌,男人盤腿而坐,女子則跪坐。日本人吃飯通常使用筷子,在用筷子時有“忌八筷”之說:一忌舔筷即不準(zhǔn)舌頭舔筷子;二忌迷筷,即不準(zhǔn)拿著筷子在飯菜上晃來晃去;三忌移筷,即不準(zhǔn)用筷子夾了一種菜又去夾另一種菜,而又不吃;四忌扭筷,即不準(zhǔn)將筷子頭反過去放在嘴里;五忌插筷,即不準(zhǔn)將筷子插在飯菜里;六忌掏筷,即不準(zhǔn)用筷子在飯菜里扒來撥去挑東西吃;七忌跨筷,即不準(zhǔn)將筷子跨放在碗、盤子之上;八忌別筷,即不準(zhǔn)用筷子當(dāng)牙簽用。此外,他們還忌諱用一雙筷子讓大家依次夾取食物。
(三)朝鮮(The Democratic Peple's Republic of Korea)禮俗
1.社交禮儀
朝鮮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,一般習(xí)慣以鞠躬并握手為禮。在行鞠躬禮時,須首先站直,雙手置于身體兩側(cè),然后向行禮對方躬身致意,并且同時問候?qū)Ψ?span>"您好!"在行禮時,通常不準(zhǔn)頭戴帽子,手提物品。在一般情況下,主人要先向客人施禮,晚輩、下屬要先向長輩、上級施禮。對方也必須鞠躬還禮。握手時,用雙手或用右手,而朝鮮女人一般不與男人握手,只是鞠躬致意。
朝鮮人崇尚尊老敬老的傳統(tǒng)禮儀習(xí)慣。子女起床后須向父母問安,遠行歸來須向父母施跪拜禮;父母外出、回歸時,子女須迎送并施禮;若遇年長客人臨門時,一般父母要率先向來客施跪拜禮,然后令其子女向客人施跪拜禮,以表示對長者的尊敬。
在日常交往中,稱呼朝鮮人時最好采用尊稱或其職務(wù)、職稱。他們不習(xí)慣直呼其名的做法。
朝鮮人在遞物品時,都用雙手,特別是對長輩和上級,絕對不能用一只手交接?xùn)|西。在長輩面前站立時,女子應(yīng)把右手掌握攏,放在腰部右側(cè),左手扶住右手;男子也要背手,兩手需下垂,身體自然挺直。
朝鮮人還非常重視保持公共場所的整齊干凈和良好秩序。在公共場所不容許大聲喧嘩,果皮、紙屑不可隨手亂扔。隨地吐痰被視為缺乏最起碼公德意識的形為,會受到處罰。上街或到公共場所,衣著要整潔,否則會被衛(wèi)生警察帶走。
2.服飾禮儀
朝鮮人在正式場合一般都穿西式的服裝。但是在節(jié)日和喜慶之時,他們則有穿著本民族服裝的習(xí)慣。在公共場合,他們不習(xí)慣于穿背心和短褲。
在節(jié)慶日,朝鮮人一般穿民族傳統(tǒng)服裝。婦女通常穿短襖、長裙。男子通常上身穿襖,在襖的外邊,有時要加上一件無領(lǐng)、無袖的坎肩。他們的下身,則大都穿褲腿寬的長襠褲。外出的時候,還慣于披上一件長袍,并且頭上戴一頂小禮帽。
朝鮮人所穿的民族服裝一向以白色為主。由于他們酷愛白色服裝,故此在世界上有"白衣民族"之稱。朝鮮也因此被人稱做“白衣之國”。
在朝鮮人家中做客時賓主大都席地而坐。一般拜訪朝鮮人時進門必須首先脫鞋,所以切記此前一定要穿上一雙無異味、無破洞的干凈襪子,不然肯定會當(dāng)場獻丑。
3.餐飲禮儀
朝鮮人的飲食極富有民族特色。他們的主食是米、面,并以米飯、打糕、冷面、餃子湯等最受歡迎。在朝鮮菜里,名聲最大的有泡菜、烤牛肉、人參雞等等。朝鮮人還非常愛吃狗肉,而且對狗肉的做法也別具特色。朝鮮人的口味大多偏辣、偏酸,忌諱油膩,愛吃清淡之物。
朝鮮人一般都愛喝酒,日常飲料則為涼白開水或清茶。在用餐時,他們通常不喝清湯,但非常愛喝醬湯。
朝鮮人的主要餐具為碗和筷子。他們講究冬天用銅腕,夏天用瓷碗。在用餐時,他們多圍坐在一張矮桌周圍。而且有公公與兒媳、大伯與弟媳不同桌用餐的習(xí)俗。
講究尊老的朝鮮人,在用餐的時候,一定要先給長輩盛飯。在長輩動筷子之前,其他人是不準(zhǔn)開吃的。在宴客飲酒時,朝鮮人的主要禮節(jié)是:斟酒要按照年齡、輩份、地位的順序,依次由高而低地進行。在敬酒時,敬酒人必須先向?qū)Ψ骄瞎,然后致祝辭。在碰杯時,杯子必須較對方為低。敬酒之后,應(yīng)先向?qū)Ψ骄瞎,然后方可離去。
(四)韓國(Pepublic of Korea)禮俗
1.社交禮儀
在正式場合,韓國人一般都采用握手禮。在行握手禮時,他們講究使用雙手,或單獨使用右手。當(dāng)晚輩、下屬與長輩、上級握手時,后者伸出手來之后,前者須以先以右手握手,隨后再將自己的左手輕置于后者的右手之上。他們的這種做法,是為了表示自己對對方的特殊尊重。韓國婦女在一般情況下不與男子握手,而代之以鞠躬或者點頭致意。與朝鮮人一樣,朝鮮人在不少場合有時也同時采用先鞠躬、后握手的方式,作為與他人相見時的禮節(jié)。
韓國人同他人相見或告別時,若對方是有地位、身份的人,往往要多次行禮。有個別的韓國人,在這種時候,甚至?xí)v一句話,行一次禮。
在一般情況下,韓國人在稱呼他人時愛用尊稱和敬語,但很少會直接叫出對方的名字,一般稱呼反映其社會地位的頭銜效時機會更好。
如果到韓國朋友家里做客,須事先脫掉鞋子,交談時,說話要細語輕言,不可大聲說笑,女性發(fā)笑時要用手遮掩住嘴,不要當(dāng)著眾人的面擤鼻涕,吸咽要向主人打招呼,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,不懂禮節(jié)。吃飯的時候不宜邊吃邊談,高談闊論。吃東西時,嘴里也不宜響聲大作。
韓國人與外人初次打交道時,非常講究預(yù)先約定,遵守時間,并且十分重視名片的使用。
2.服飾禮儀
韓國人對社交場合的穿著打扮十分在意。他們在交際應(yīng)酬之中通常都穿著西式服裝。而且著裝很講究樸素整潔,并且較為莊重保守。在韓國,邋里邋遢、衣冠不整的人,以及著裝過露、過透的人,一般是讓人看不起的。
在某些特定的場合,尤其是在逢年過節(jié)的時候,韓國人往往會穿自己本民族的傳統(tǒng)服裝。韓國男子一般上身穿襖,下身穿褲腿寬大的長襠褲。在襖的外面,有時要加上一件坎肩。天冷的時候,還習(xí)慣披上一件長袍,外出的時候還頭上戴一頂斗笠。韓國婦女通常上穿短襖,下著齊胸長裙。
在韓國,參加社交活動時光腳,是一種失禮的行為。在進入韓國人家需要脫鞋時,切記不準(zhǔn)將鞋尖直對房間之內(nèi)。否則,會令對方極度不滿。
3.餐飲禮儀
韓國人的飲食同朝鮮一樣也非常具有民族特色。主食為米飯、冷面,副食主要有泡菜、烤牛肉、燒狗肉、人參雞等等,還有一些有極具民族風(fēng)味的冷菜或小菜。尤其泡菜是韓國人最喜愛吃的。對他們來說,泡菜不僅是一種食品,而且是一種情感的寄托!皼]有泡菜,吃飯沒味”,從大人到小孩,從總統(tǒng)到百姓,泡菜是韓國人每天餐桌上必備之菜。
在一般情況下,韓國人的飲食是以辣、酸為主,比較清談,他們一般都不吃過膩、過油、過甜的東西,并且不吃鴨子、羊肉和肥豬肉,也絕對不敢吃熊肉和虎肉。
韓國人的飲料較多。韓國的男子通常酒量都很大,對燒酒、清酒、啤酒往往來者不拒。平日經(jīng)常喝的飲料為茶、咖啡、涼開水。但是,他們通常不喝稀粥,并且不喜歡喝清湯。
在用餐的時候,韓國人通常用筷子。晚輩在與長輩同桌就餐時不許先動筷子,不可用筷子對別人指指點點,在用餐后要將筷子整齊地放在餐桌的桌面上。
韓國人在自己家中設(shè)宴招待來賓時,賓主一般都是圍坐在一張較矮的方桌周圍,盤腿席地而坐。在這種情況下,切勿用手模腳或悄悄脫下襪子,也不允許將雙腿伸直或是雙腿叉開。
(事事因我而精彩,禮典創(chuàng)造經(jīng)典!——廣東禮典傳媒)
|